艺术市场趋势
市场资讯和行业热点
讲座回顾|鲁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与价值判断》
日期:2023-03-02 阅读:
分享:

鲁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与价值判断》

2021年10月14日(周四)上午8:30,已出版了多种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鲁虹先生,应邀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大讲堂”(总第105期暨“艺术新视野”系列讲座第13期),为四百多听众主讲了题为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与价值判断”的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宋晓霞主持了讲座。宋教授多年来在中央美院人文学院为研究生开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研究”课程,其中“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为常设单元。宋教授介绍说,近年来当代艺术史的书写本身,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艺术史学探索与反思的课题。鲁虹先生以当代艺术“在场者”的身份,先后出版了多种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著述。宋教授指出,无论是从事策展、艺术批评实践,还是当代艺术史的写作,鲁虹先生都有着相对稳定的核心问题意识和艺术价值判断角度。其基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情境、以中国化的视觉经验进行表达,突出本土身份等艺术史书写方法,是反思和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所无法忽略的经典案例。这也是她邀请鲁虹先生来中央美院做讲座的动因。


线上讲座现场

鲁虹先生的讲座,从问题意识和问题之间的连续性出发,讲述其几十年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与价值判断的方法论。具体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做好必要的铺垫工作”,从其自身经历与研究方向出发,细述他自2001年以来连续主编的一系列当代艺术图鉴的方法、成果及其意义。特别强调艺术史家詹森的写作方法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撰写艺术史的过程中,同时列出一个很适用的艺术范本目录。具有杰出艺术价值的作品是书写艺术史不可或缺的环节与重要材料,而做重要艺术作品的排序工作,则十分有利于艺术史家从中探寻重要的艺术问题与书写的框架。图录式体例写作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史,但在读图时代,以文图对照的方式介绍众多优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能为自己和同仁即将从事的中国当代艺术写作收集大量的图文资料,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做了铺垫和积累的工作。




鲁虹,《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18》

第二部分“历史的呈现与价值判断”,则是详述一位学者该如何在无以计数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依照一定的理论框架或学术标准选择作品。他认为艺术史书写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凡是能够敏感提出前瞻性学术问题,同时又能很好解决相关学术问题的优秀作品,不仅会对艺术史的发展方向产生深刻影响,也会具有在艺术文化一般潮流中的代表性。判断一个艺术家解决的学术问题是否具有艺术史意义,将取决于对艺术史和现实文化情境的比较性研究。

鲁虹以粉碎“四人帮”后,当时的中国艺术界面临如何超越“极左”的创作模式,进而开创一个多元化的艺术格局的重要问题为例:彼时,为解决问题,艺术界出现了两个全新的方向:一个是强调对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呈现、反思与批判,以反驳一味歌功颂德的创作模式,回到真正的“现实主义”上去,出现了超越传统禁区,揭示生活阴暗面的作品,以川美学生创作的一批“伤痕绘画”为代表;另一个则是强调以“形式决定内容”的做法,去反拨“内容决定形式”的传统命题。在艺术创作中便出现了超越政治与文学约束,追求抒情化、本体化的新趋势,以吴冠中等艺术家创作的一批强调“形式美”的作品为代表。至于更具体的作品选取标准,又大致分为以下四点:第一,作品是否提出当代文化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第二,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从中国的历史与社会情境中提炼出来,而不是对西方作品的简单转换与摹仿;第三,作品是不是用中国化的视觉经验——如中国符号和图像等来进行表达,以突出了本土身份;第四,作品的表达是不是智慧。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1978--2020”
©️宋庄美术馆

第三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正当其时”,则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当代人能否进行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又该怎样去书写“等争议性问题的回答。鲁虹主张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不仅要写,而且还要多写。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局限性,应该尽可能多留一些相关版本,为其他学者与后来人进行更深入、更客观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照和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既是文化大转型的30年,也是艺术创作空前繁荣的30年,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已经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传统,并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作为当代艺术历史的经历者,有责任与义务从不同角度追溯多种艺术现象与作品的发生与发展。但书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作为艺术史学者,绝不能有违史德,有意无意地影响既有学术,即对有学术意义的作品、现象视而不见,将并无学术影响或意义的作品、现象大加推介;其次,作为艺术史学者,必须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即以特定的学术标准、独到的眼光清理繁杂的历史资料。


鲁虹,《中国当代艺术全集》系列


鲁虹,《中国当代美术图鉴》系列

讲座的第四部分,鲁虹通过简述对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史》一书的写作为例,总结了他本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和价值判断。通过对此书的材料选取、分章布局的讲解,再一次强调其写作基准:第一、遵循“效果历史”原则,避免预先从概念出发寻找材料。第二,要把艺术置于社会文化与历史变革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第三,将贡布里希的“情境逻辑”作为写作原则,即当要介绍一位重要的艺术家时,应尽力分析艺术家面临的问题情境,再结合具体状况解释其创作方式。在此过程中,尽量排斥任何心理学因素的介入,从客观意义上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行为,进而作出学术判断。把艺术史理解为不断出现问题与不断解决问题的历史。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1978--2020”
©️宋庄美术馆

最后,在场的师生及观众就鲁虹教授在讲座中涉及的论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鲁虹教授现场回应了 “为何将当代艺术的分期设定从1978年开始?”“如何看待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以及这一文艺理论对后来造型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影响?”“如何能在艺术史写作中更好的把握历史脉络及特征?”“艺术史写作与社会史、历史的关联性?”以及“情境逻辑”和“效果历史”等问题。

本次讲座回放视频已上传至人文学院官方b站号“央美人文学院”(uid:605493860)。
Hot news热门新闻
021 68599606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地址:中国上海市 黄浦区 中山东二路58号 A幢301单元
邮箱:info@aiaf.edu.cn
邮编:200010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