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至5日,第四期《国际艺术品评估》课程在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AIAF)成功开课。本次课程聚焦中国资产评估与艺术品评估的现状与挑战,并安排学员参访上海立信资产评估公司,深入了解资产评估师的工作,进一步探讨如何科学、公正地进行艺术品评估。课程由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深会员、财政部特聘评估审核专家、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集团、中粮集团等多家中央企业评估专家、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资产评估硕士导师王青华老师担任指导。王老师凭借其深厚的行业背景与学术研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评估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仅帮助学员系统地了解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历史与现状,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精准评估。王老师严谨而生动的授课风格,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务操作的指导意义,令学员们收获了宝贵的行业经验与实战技巧。
课程亮点:
融合中西,推动标准化与本土化本次《国际艺术品评估》课程的开课是疫情后的首次开课,范勇院长在第一天授课前发表开幕致辞,院长指出此次课程的创新亮点在于加入了中国模块,将国际评估经验与中国的行业背景相结合,打破了以往单纯依赖美国评估体系的局限。课程特别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文物艺术品从表外资产转向表内资产的背景下,随着《文物资源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新文物法》的发文,艺术品的评估需求存在增加。课程通过深入探讨金融与艺术品评估的关系,着重解决艺术品价值与定价的问题,推动艺术品评估的标准化、专业化及其与金融市场的对接,旨在培养既具备国际化评估视野,又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艺术评估人才,帮助学员拓宽视野并形成全局观。
中国资产评估与艺术品评估王青华老师从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入手,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进行艺术品的科学评估。
课程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围绕中国资产评估模块的4个主题展开。首先,王老师回顾了中国资产评估的起源与演变,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资产评估如何从初期的资产定价发展为涵盖多领域的专业服务。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评估行业如何适应政策变化,推动了行业现代化。课程结合了实际案例,包括新疆商贸厅和屯河番茄项目的背景,抵押资产国有资产认定问题,以及申请资产评估公司牌照的经历。这些案例展示了资产评估在不同时期的实践特点和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推动行业规范化和制度化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后,王老师详细讲解了中国现行的评估准则与法律规范,包括《资产评估法》和《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以及它们如何引导行业发展。同时,课程深入探讨了国际评估标准与中国现行标准的差异,为学员提供了全球化视野。特别是结合房产交易与信用贷款的困境、资产配置等实际问题,王老师解析了这些案例背后的评估准则应用及挑战。此外,课程重点分析了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实施历程,投资性房产与实物期权评估的难点,以及数据资产入表的探索。通过这些案例,学员对准则如何在复杂业务中指导评估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课程还延伸到国际视角,结合欧洲母子公司的并购咨询报告,探讨了并购投资中的行业判断与无形资产评估的复杂性。同时,涉及金融机构上市过程中的定价问题、电力新能源板块上市及上市公司重组等实际案例,也使学员对资产评估在现代金融中的应用有了全面认知。最后,围绕证券牌照问题与法规、国有资产法规定及资产评估法,课程强调了行业合规的重要性以及技术规范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中国资产评估监管与处罚这一部分,王老师分析了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监管体系及挑战,重点探讨了行业管理中的规范性问题,如跨所执业争议、员工资格滥用、二维码真伪问题等案例,同时分享了专业人员自律与财政监督检查结合的监管模式,并剖析了不良债权评估的实际经历。课程还详细解读了评估报告的认定与风险管理,包括签字风险、政府干预、评估法规定与违法行为的处理。通过分析协会自律监管与行政处罚的关系,以及普华永道广州分公司案例,展示了行业合规管理的复杂性。此外,课程探讨了个人处罚风险、技术多样性及在监管中平衡创新与合规的难点,全面覆盖了行业监管与处罚的核心议题。
另外,王老师着眼于国际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回顾了国际评估准则的历史与演变,分析全球评估统一化趋势及其挑战。王老师结合国际会计制度与美国评估准则,梳理了评估标准化历程及其深远影响,并深入探讨准则修订与全球化版本的特点。课程重点解析了评估报告的基本要求与风险控制,包括格式与细节规范性,并通过国际企业并购资产定价、电力新能源板块上市、上市公司重组等案例,提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视角。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学员了解国际评估前沿动态,还提供了提升报告质量与风险防范的实用策略,应对全球化评估挑战。

(王青华老师授课ppt)
第二天上午,课程围绕中国艺术品评估模块的3个主题展开。首先,王老师分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复杂性及评估挑战,重点讲解了艺术品来源、客户需求及央企收购艺术品的财务动机,并探讨评估机构在司法取证中的作用。内容涵盖了评估流程、风险管理、保险理赔及海关关税等实际问题,同时结合中石化纸墨印泥市场僵局与古玉研究案例,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市场运作与评估实践。
在艺术品评估实践部分,王老师讲解了传统艺术品(如古玉、陶瓷)评估中的难点,通过艺术品拍卖案例分析艺术家拍卖经历对市场接受度的影响,以及专家在古玉鉴定中的心得。学员还积极分享了自身经验,包括艺术家拍卖的真实案例和公益讲座的实践经历。这些内容为其他学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的实践讨论。
最后,课程探讨了艺术品评估的法律框架,涉及文物鉴定与博物馆合作中的问题,如馆长鉴定失误引发的关注,以及文旅部对艺术品经营的监管政策。内容涵盖艺术品征税、继承税等法律问题,同时探索司法、典当、拍卖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帮助学员掌握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并保护中国艺术品的知识产权。

(王青华老师授课ppt)
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参访:行业实践与深度交流
1月5日下午,学员们参访了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实际运作,获得了宝贵的实操经验。立信专家团队详细介绍了珠宝与艺术品评估的共通性与差异性,重点探讨了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应用,并结合案例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珠宝和艺术品市场中的灵活运用。同时,专家们分享了珠宝评估师的资格要求、考试难度以及珠宝行业的现状与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参访过程中,学员们了解了珠宝行业与艺术品评估的专业差异,探讨了珠宝市场的变化与新兴挑战,并讨论了如何通过跨领域合作解决行业痛点,特别是在科创板企业、科技企业评估以及司法、拍卖等领域的协作模式。
此外,立信团队分享了探索古代艺术品历史价值与鉴定的方法,并讨论了菲利普斯艺术品展览的启发,强调了珠宝与艺术品评估在专业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此次参访,学员们拓宽了对珠宝与艺术品评估的认识,深刻理解了评估行业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结语《国际艺术品评估》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资产评估及艺术品评估的现状与挑战。在王青华教授的引领下,学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资产评估的发展、法律规范及国际标准的融合,且通过参访上海立信资产评估公司,获得了艺术品评估的经验。课程特别结合中国市场需求,推动了艺术品评估的标准化与专业化发展,并探索了跨领域合作的可能性。随着中国艺术品金融行业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课程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将为学员们的行业实践提供坚实基础。我们期待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艺术品评估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国艺术品评估与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