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院
一个应运而生的商学院
主题演讲 | 邱锦仙:海外的中国文物如何保护展示(图文)
日期:2022-12-06 阅读:
分享:

2022 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七届)

Asia Art & Finance Forum 2022 (The 7th Edition)

暨“元融无界智拥财富·数字焕活传统文化”高峰论坛 

Boundless Wealth in Meta-Universe and Digital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大家好,我叫邱锦仙。我原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从1972年10月份开始,专职搞修复装裱中国历代古书画工作。在工作期间,深受国内有名的苏帮和扬帮修复高手徐茂康和华启明师傅等精心培养和耐心指教,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几年后都能掌握做历代书画传统修复装裱工作,如纸本和绢本的手卷、册页、立轴、横坡、镜片等不同款式的方法,在上海博物馆做裱画工作15年。


在1987年11月,有机会到达伦敦后,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中国古书画,艺术和佛教艺术的韦陀教授(Roderick Whitfied)获悉推荐,被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罗森教授邀请,受聘于修复部工作,至今已在此工作了三十四年。在工作期间带教过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实习生,及四位正规为大英博物馆工作的学生,前两位已离开,现在带教的是Ualentina 和Corol。在工作中我一直用中国传统方法,以上海博物馆的要求修复和装裱中国历代古书画。在大英博物馆,我修复和装裱了不少技术难度较高的绘画。

中国是一个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历代流传下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地方都收藏着许多中国宝贵的文物。像大英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一个地方,这里珍藏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文物,特别是极其重要的绢本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以及历代有名的绘画等等,这些绘画多是文化精品,在国际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在世界上是学术者们搞研究极其重要的珍贵资料。今天,我来讲两件绘画修复和装裱过程,使它们重新挥发荣光。

在2014年4月,我带领两位学生和一位日本同事,一起修复了著名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摹本,画的是1600多年前的中国宫廷文化。它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更是世界文化稀世珍宝。

这副画原来是一副唐手绢(画),1903年入藏大英博物馆;1914年至1923年间,一位日本的修复师用日本的方法对绢画进行了修复,运用日式装裱方式,他们把包首、画心、题跋分开,在画心上洒了一层化学药水:醋酸纤维素。原来是想保护好它,可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本身已脆弱的画面日趋风化,诗卷脆化,毛毛糙糙像要掉下来一样。在2013年为了修复《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领导邀请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专家来商讨会诊,讨论结果和我设想的一样,采用保守疗法不重新装裱,只在原来的画面上给它加糊,具体怎么修理,主任交给我组织。

 

接到任务之后,我经过反复思考,用什么材料来修复此画。我想起在几年前曾修复过一副彩色浓厚的中国清代绢本菩萨画,我用淀粉糨糊和化学糨糊调配起来的特质糨糊给此画在正面混糨,把脱离的画绢和脱纸黏结起来,裱好之后效果特好,因此我想采用这方法用同样的糨糊添在《女史箴图》的表面,增加诗绢的牢度,拼了几处后,为了谨慎起见,领导把这糨糊拿到实验室去检验。等待了两天之后,告知检验结果非常好,这糨糊的黏性正好适合,也不会在画面上留下痕迹,最重要的是不会损坏画面。这关键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用了专业的显微镜在放大25倍的镜头下,《女史箴图》的经纬丝看的非常清楚,凡是翘起来的地方小心翼翼的用毛笔尖把它们一根根抚平,用糨糊牢牢的黏到原来的位置上。

在工作中,我们的眼睛不能随便移动,精神一定要高度集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理,马不停蹄,一丝不苟的延续工作,四个人用了两个月时间,才把《女史箴图》填糨完工,现在画心既平整又牢固。

由于《女史箴图》过损严重,有几处丝绢掉落的地方颜色很不相同,于是亚洲部主任及几位领导一起决定,请我全色修复。我根据颜色用了中国传统的矿物颜料,朱砂、藤黄和墨调配好以后,颜色要保证与画心本色一样,这样就调和了。整个过程我们用照片记录下来,修复完毕在2014年6月4日,我们把《女史箴图》送进了大英博物馆91号A号展览厅,存放到了专门为《女史箴图》制定的恒温恒色的玻璃大橱柜,灯光也是专门调试的。博物馆计划每年展出《女史箴图》大约6个星期,由于疫情后附近展厅维修等原因,《女史箴图》有一段时间没有展出,博物馆现在正在展出这副绘画,每天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场场排队,让大家观赏稀世怀宝,一饱眼福。

在2014-2015年,上海博物馆的三位裱画师,褚昊、黄瑛和沈骅,被邀请到大英博物馆来,和我一起合作工作,修复了两幅明代绢本大中堂,是(1525年-1579年)明清时期画家张翀和任可吏的作品。现在我讲的是其中的一幅,关于修复张翀这幅画的工作过程。此画名字叫《瑶池仙剧》,画的是八仙人物,画心到处都是断裂和残缺,画绢极酥,疲破不堪,画心很大,还有书堂。在修复之前,我找到了自己收藏的同时代同样经纬丝的老补绢,检查画心上的颜色没问题,接着染托纸,托纸的颜色很接近画心的底色。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开始做画心了。

我和黄瑛先把画放在裱画台上,画面向上,用排笔蘸上热水轻轻地洒上画心,然后用毛巾轻轻地把它吸干,像这样洗了三次,把画心洗干净后,用预先过滤好的石花菜汁和淀粉浆糊调和起来的浆糊,刷在水油纸上,一张张糊在画心正面,然后再把预先托好的三层宣纸托在水油纸上(水油纸和三层托纸都要大过画心)。

 

修复绢本画,我们一直在背后补洞,采用的刮磨细补法,等画心干后,就可以刮磨洞口。用清洁的厚浆水拿毛笔刷匀在洞口上,然后把补绢经纬丝对正,补在洞上,再刷上一层浆水,等干后,用马蹄刀或钢片刀刮平去掉多余的补绢。

 

补洞完后,再把画心从台子上起下来,裁正四边,把预先染好的颜色纸和日本美浓皮纸裱在一起后,再托裱在画心上,四周托好出助,然后把画翻过来,再把糊在画面上的水油纸和宣纸潮上一点水,慢慢揭掉。

 

待半干潮时,用手指轻轻地擦掉画面上糊水油纸的一点浆糊,等画心干后,再潮湿吸在二层宣纸上,然后贴上板,等干后,就可以全色了。

经过这样的修复操作过程,补洞处可以做到比较完美的效果。画心做好以后,我再托裱修复了断裂、残破不堪的书堂。然后,按照画心的颜色和尺寸大小,来设计镶料。这幅画是大中堂,画心已很长很宽了,所以一色裱很合适。我用的是耿绢做镶料,用宣纸托好耿绢后,染颜色,再裁镶料,我用的是深米色的颜色,带点旧色,这样把画心托显出来了。因画心有许多断裂,所以在背后埑了数不清的条子。然后托了二层复背纸。复好画后,从台子上拿起来,放在毛毡上等它干,第二天再喷水潮湿刷平后,拍浆上板,旧画收缩性很大,所以贴在板上的时间长一点比较好,容易平整,等画从板上起下来后,砑装,这样就完成了修复装裱工作。这幅画在2017年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陈列室开幕式时作陈列展品。

 

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中,我修复装裱过明代画家吴伟的《仕女凤凰》绢本画;元代画家盛懋的绢本《雪景图》立轴;元代画家赵孟頫的绢本《双马图》;明代画家朱邦的绢本大中堂《紫禁城》立轴图等等。装裱修复古书画这项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技艺,书画必须经过历代装裱才能便于收藏和欣赏。装裱艺术在中国文化事业中及世界上不可忽视与缺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文化修复工作者,对于各种宝贵文物我们不应该不慎重对待,要努力做一个“妙手回春”的画郎中,并在世界上要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综合整理自邱锦仙女士在第七届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上的发言

021 68599606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地址:中国上海市 黄浦区 中山东二路58号 A幢301单元
邮箱:info@aiaf.edu.cn
邮编:200010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