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趋势
市场资讯和行业热点
艺术市场的“机遇期”即将到来?
日期:2023-03-20 阅读:
分享:
全球经济进入动荡期,财富分配也迎来调整期,对于艺术市场而言,这种动荡和调整意味着风险的积聚与释放,但波动也意味着会存在难得的机会。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增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尚未形成的背景下,艺术市场却是一番全然不同的景象,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期”。
  
2022年上半年,艺术市场频频令人惊喜,多幅艺术品成交额过亿。7月28日,春拍落幕,新特征初现。2021年艺术经销商和拍卖行的总销售额达到651亿美元,较2020年飙升29%,整体显现出市场强势回报的乐观预期。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增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尚未形成的背景下,艺术市场却是全然不同的繁盛景象。在柳暗花明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品将会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迎来属于它的“机遇期”。

 
1
财富分配和艺术市场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消除绝对贫困上取得了巨大胜利,社会形成了财富创造与分配的新局面。2021年提出“共同富裕”后,以多种方式促进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更多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经济、文化等全面高质量发展的举措相继出台。

根据《2021巴塞尔和瑞银全球艺术市场报告》统计,2010年之后的十年内,高净值人士财富总值翻了近一番。高净值群体(HNWIs)及其相关财富的持续增加可能会引发对财富资产管理、家族文脉传承等服务的新需求,特别在面对通胀承受水平逐渐上升的局面,希望实现多元化投资,将风险分散在各类资产中。


高净值人群财富增长与全球艺术市场销售增长指数
来源:《2021巴塞尔和瑞银全球艺术市场报告》(Art & Finance Report 2021, 7th edition)

事实上,重振艺术市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多项有利政策的支持。十九大之后,为实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目标,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艺术品债券基金》等各个层级的指导文件相继出台。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成为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2022年过半,艺术市场表现亮眼,有望在两年的沉淀整合后开启新的一轮收藏和交易的繁荣期,迎来文化振兴、艺术收藏的“机遇期”。


2
新格局下的经济发展

我们当今生活在一个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世界里,但一定要意识到的是,其中同时也蕴含着也巨大机遇。

目前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单纯重复历史,而在全球滞胀的情况下,经济外部冲击频发、脆弱性与增长的关联增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叠加美国加息和美元升值带来的风险外溢恐慌,与我国乃至世界宽松的通胀容忍区间水涨船高......似乎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一直变好。

而艺术市场呢?从已经结束的春拍来看,国内外春拍表现亮眼,战后和现当代艺术广受追捧。嘉德6月29日晚以总成交额14.71亿元的,平均成交率达82%的好成绩春拍收官。并在疫情推出“现当代艺术专场”,80、90年代创作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受热捧,也显示了艺术市场的信心正稳步转好。与此同时,根据佳士得(Christie‘s)的2022年上半年拍场销售情况显示,半年收获了41亿美元的进账,比去年同期增长18%。


创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的《系列二(之四)》 方力钧 成交价:RMB 63,825,000
来源:中国嘉德

从金融学的角度看,宏观外部环境(中美关系、政策因素等)对于艺术品估值等会产生一定影响;对内来看,经济稳中求进导向下,投资有望重振产业。但同时艺术品市场相对于资本市场等有着一定差异性,好的预期对未来估值的解释力取代现金流等估值模型中的变量。相比于其他资产类别,艺术品作为有时能够用来对冲实现收益稳定的标的资产,客户信心指数相对较高,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发展潜力巨大。

 
3
未来预期乐观

可以观察到的是,艺术市场信心正处在2014年以来的高艺术市场阶段,并呈“V”形复苏。最新的《当代艺术市场信心报告》(ArtTactic Contemporary Art Market Confidence Report - July 2021)显示了强劲的回归乐观,信心指标为80.6(满分100),相比2020年11月的44.6显著提升。这是自2014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19年9月新冠流行之前增长了89%。

在经历年初的疫情影响后,我国经济发展也正在逐步恢复,多个潜力新赛道值得关注。同时,场内外对头部作品的追捧热情有增无减,许多Z世代、千禧一代等更具有个人艺术品位,密切关注艺术市场动向的新投资者纷纷入场。

当头部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艺术品市场,反映着人们对艺术的兴趣不降反增。有的人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压抑之下的出口,认为Web3时代下加密艺术和虚拟世界的流行,恰好反映了人们对无差别产品和所有权的追寻。相比于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这是一种归因于心理学的“显学安慰”,认为将结果诉诸能够用科学方法说出内心的想法,这当然是无可驳倒又极具安全感的。

但除了从经济角度赋予的商品价值衡量,或是用心理学解释新现象的形成外,艺术品更多带来的是美的享受,这些恰恰是不能够用安全感、快乐等替代的。我们在文明取代意识形态成为逆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驱动力、价值和审美重塑的时代,是否也可以从“心”出发,回归深深根植每个人内心的感受力,作为评价艺术是否美的标准?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到的,美本质上作为“美感”,不具备通常意义上的目的性,而是能够引起所有人共感的,这才是美。还比如说,一个苹果吃进嘴里会有脆脆的口感和快感,却是为了满足吃饱这一目的,这都不是美。

当精神追求和对美的向往超越了物质世界,能够引起共鸣的表达将不会被湮没。这是因为艺术始终更接近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艺术将会在短暂调整后如繁星般盛放。


朱德群《闪烁》 布面油画 81×98 cm. 2006年作
021 68599606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地址:中国上海市 黄浦区 中山东二路58号 A幢301单元
邮箱:info@aiaf.edu.cn
邮编:200010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