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企业资讯和行业热点
活动回顾 |《弦声回响》:中意跨文化对话与ESG艺术实践的“共鸣之旅”
日期:2025-04-08 阅读:
分享:

引言

当琴弦轻响,文明的回音便穿越千山万水。在这个万物互联、文化共鸣的新时代,一部关于“声音”与“共生”的纪录电影悄然诞生——《弦声回响》,作为中国与意大利跨文化合作的结晶,不仅在音乐的交汇中探寻传统的温度,更在全球叙事中奏响了可持续发展的新乐章。‍‍

 

2025年3月29日,中国首部中意合拍音乐主题纪录电影《弦声回响》于上海外滩中心举行首映礼。影片作为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的入选项目,不仅展现了文化跨界的力量,也为ESG可持续理念注入了艺术的温度。

(《弦声回响》宣传图,图源会议现场)

 

   弦音共鸣:马头琴与提琴的跨文化对话

 

《弦声回响》以蒙古族音乐人敖斯卡乐与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制琴世家传人卢卡·斯特拉迪瓦里的邂逅为主线,在呼伦贝尔草原辽阔的风景中,展开了一场穿越地域、语言与传统的音乐对话。马头琴与百年提琴的共鸣,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情致敬,也勾勒出东西方游牧文明与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中的深度交融。影片从“弦”出发,串联起对自然、手工艺、族群智慧与艺术表达的多重探讨,赋予纪录片以诗性与思想性并重的内核。

 

   跨界共话:艺术、可持续与全球叙事

 

首映现场邀请了来自文化、学术、气候行动与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嘉宾。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院长范勇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之一出席活动。与会人士围绕“ESG可持续发展与文化艺术的共创机制”展开圆桌讨论与专题沙龙。

(嘉宾合影,图源会议现场)
上海气候周执委会联席主任邹荣指出:“文化是连接公众与可持续理念的重要桥梁,‘共鸣’正是气候行动最需要的情感力量。”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陆建非教授提出,“三维立体叙事”是未来文化传播的关键模式,纪录片正是最具可塑性的媒介形态之一。范勇院长则从“艺术+科技+人文”视角出发,探讨艺术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人文经济学及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等话题。他指出,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科技的依赖,需要重新审视成功的真正价值,并关注健康与精神平衡的重要性。同时,他强调艺术的感召力在促进共识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提及古代音乐在度量和数学法则上的价值,并呼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他认为推广艺术教育是社会治理成本最低的方式,应借鉴法国等国家的经验,将艺术融入城市文化。2017年,学院曾与巴黎政治学院合作开展“青年领袖家”课程,学习法国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融入艺术的做法,以提升社区归属感,助力上海2035人文生态城市的目标,实现艺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范勇院长发言,图源会议现场)
 

 

When We ESG:以艺术聚力未来

 

随着首映礼在“ESG主题沙龙”与“When We ESG”公益酒会中落下帷幕,《弦声回响》也正式踏上了它的国际传播旅程。在文化、环境与社会责任交汇的坐标上,这部影片的首映礼开创性地融合了非遗展演、气候研讨与ESG对话,构建出一个充满文化行动力的场域。它不仅记录了一次独特的跨文化相遇,更以艺术为媒,奏响了共筑可持续未来的“前奏曲”。

意大利制琴世家传人卢卡·斯特拉迪瓦里演奏,图源会议现场)

结语

 

《弦声回响》所带来的,不止是一次视听上的触动,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共同未来的沉思与共鸣。从草原到琴房,从工匠到艺术家,从文化对话到责任共识,影片以温润的影像语言构筑起艺术与可持续之间的桥梁。正如一根琴弦的微颤,终将激荡起全球共情的回响——在“弦”与“声”之间,我们听见了未来的希望。作为连接艺术品与金融、传统与未来的重要平台,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AIAF)致力于推动艺术品金融的专业化发展,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注入理性与活力。学院经典课程——艺术品财富管理,正是围绕当代高净值人群与机构在艺术收藏、资产配置、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与实践路径。在艺术与时代、情感与责任的交汇点,AIAF如同那根拨动世界共鸣的琴弦,正在培养一批能洞察文化与资本双重价值的未来引领者。

 

021 68599606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地址:中国上海市 黄浦区 中山东二路58号 A幢301单元
邮箱:info@aiaf.edu.cn
邮编:200010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