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院
一个应运而生的商学院
主题演讲 | 宁强:敦煌文物艺术品的散失与回流——民间文物交易的特殊作用
日期:2022-12-06 阅读:
分享:

2022 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七届)

Asia Art & Finance Forum 2022 (The 7th Edition)

暨“元融无界智拥财富·数字焕活传统文化”高峰论坛 

Boundless Wealth in Meta-Universe and Digital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宁强教授将围绕敦煌文物艺术品的散失、回流和交易三个方面展开来讲,一是敦煌文物艺术品的散失:二十世纪初的文化悲剧;二是敦煌文物艺术品回流的三种方式,包含捐赠、购买和交易;三是关于敦煌文物与民间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几点思考。

首先,宁强教授简要介绍了敦煌的过往历史,从为大家展示的两幅上世纪初敦煌城和敦煌莫高窟尽显荒凉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它们都处于未能保护的破败状态。而敦煌文物最早开始散失到国外由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造成,一位是“愚昧却有宗教狂热”的王姓道士;另一位是英国考古学家和“文物盗窃者”斯坦因,随后又有两位外国人士先后对藏经洞进行掳掠致使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其次,宁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另外一组藏经洞内的照片,原本在此洞中有大量经卷、文书、佛教器物和香炉等寺院所用物品,以及世俗文书和关于敦煌的绢画、纸画艺术品,敦煌当年流散出去和最后剩余的文物约有五万多件,数量非常庞大。藏经洞内文物艺术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呈卷形,具有可移动性,不像石窟的壁画、彩塑等难以移动且移动将会遭到破坏,所以藏经洞内的文物散失极为严重。

散失到世界各地的文物,主要收藏地一个是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另一个是法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有一部分散失到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地。今天,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散失的文物可以回归故土、回归敦煌、回归家园。回流的方式现在主要有捐赠和交易两种,根据记载捐赠突出的一是日本友人青山庆示先生将家藏八件珍贵的敦煌遗书捐赠给敦煌研究院,另一位是新加坡袁女士将所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捐赠,但就文物总量来看差异还是比较大。当年文物被掠走后留在洞里的仅剩一万多件,后来被运往北京,在运送过程中又散落在多个地方,而现在这些散落到民间的敦煌文物从九十年代开始就出现在各大拍卖行,目前在民间的敦煌文物最高拍卖价是在2020年华艺秋拍的1525.5万元。

 

最后,宁强教授讨论了几点问题思考:

一、中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民间敦煌文物应该进入公开交易市场,便于统计盘点敦煌文物的总体数量和状况,有利于敦煌的学术研究和文物的最终回归。

二、由于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过程大多“非法”或“不道德”,导致很多收藏者不敢拿出来公开交易,自己的文物保护能力有限,不如“有偿捐献”或民间交易,使文物得以更好保护。

三、敦煌文物的根本性质是“国家文物”,现在鼓励民间交易是“阶段性”行为,最终收藏应该是归国家所有。

 

 

*本文综合整理自宁强教授在第七届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上的发言

021 68599606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09:00-18:00
地址:中国上海市 黄浦区 中山东二路58号 A幢301单元
邮箱:info@aiaf.edu.cn
邮编:200010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