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坛 “钩花点叶”派开山鼻祖周之冕的《百花图》卷
将领衔中国嘉德2021秋拍中国书画珍品夜场。
此手卷长逾17米,精心绘制数十种四季花卉,兼工带写。
堪称周之冕花鸟作品之王。

周之冕(明嘉靖、万历间 16-17 世纪初)
《百花图卷》手卷 设色纸本
32×1717 cm
题识:汝南周之冕钤印:服卿、周之冕
鉴藏印: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古燕张纯修见阳图书、纯修珍藏之印、张逸庵氏家藏、珍藏世玩、见阳子、子子孙孙其永保之
著录:《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二册,第1041页,上海书店,1988年版


《百花图》长卷 赏析
所谓“钩花点叶”,也写作“勾花点叶”或“勾花夹叶”。
它是花鸟画技法中的一种小写意画法,即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兼工带写的技法形式。
其先用线条勾勒出花的轮廓,再以点厾之法绘制叶子。
塑形不似工笔重彩面面俱到,却能形完而意足。
在墨和色的运用方面,既有纯用墨色来表现,也有仰赖于设色之法。
从钩花点叶派画家传世作品来看,其设色均兼有墨色相配,因而画风淡雅。
揆诸画史,周之冕与徐渭同岁,比陈淳小38岁。
与周之冕生平相关的资料,极为少见。
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作品来进入他的艺术世界。
其传世作品之中,图像、主题、画风皆与吴门前辈沈周、陈淳一脉相承。


《百花图》 卷 局部
明代“后七子”、文坛领袖王世贞在《弇州续稿》中曾评述其画艺。
他说道:明代花卉之成就以吴门为最。
而吴门自沈周之后,又以陈淳、陆治、周之冕为代表。
陈淳长于写意,然“妙”而不“真”;
陆治虽擅长写形,却“真”而不“妙”;
惟周之冕集二者之长,形神兼备,能达于既“真”且“妙”的境地。

《百花图》卷 局部
周之冕此件《百花图卷》堪称“钩花点叶”技法的经典作品。
他平生创作过多幅《百花图》卷,若就尺幅而论,这件《百花图卷》堪称其同题材作品中尺幅最长、规模最恢宏者。
周公通过勾、染、点、簇等技法,令四季花卉盛开时的那种鲜活的生命力跃然画卷之上。
全卷描绘了兰花、梅花、辛夷、桃花、梨花、玉兰、绣球、菊花、荷花、水仙、牡丹、灵芝、月季等近八十种折枝花卉。
可谓蔚为大观。
令人称奇的是,每一种花卉所表现的情态、颜色和韵味绝无雷同之处。
各种花卉之间布局明朗,叠压与交叉,繁而不杂,赋色鲜雅。即使描绘同一花类,周之冕也选择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其争奇斗艳、各具神韵,颇为引人入胜。
此幅珍品引得历代藏家纷纷垂涎。
从目前较为连贯的史料中看。
清初著名藏家张纯修,在收藏了米芾《乐兄帖》、张即之《大字杜甫诗卷》、黃公望《快雪时晴图》、沈周《西山纪游图》之后,亦如愿将《百花图》卷收入藏库。
为此还在其上钤盖了六方收藏印,分别为:「古燕张纯修见阳图书」、「张逸庵氏家藏」、「珍藏世玩」、「见阳子」、「纯修珍藏之印」和「子子孙孙其永宝之」。
足可见张纯修对此幅作品的珍爱之情。
至乾隆时期,清宫内府更是将周之冕《百花图》卷列为重要的收藏对象。
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
钤盖「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乾隆御览之宝」、「宜子孙」、「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
此卷在清末流至宮外,渐为世人所知。
直至今日,亮相中国嘉德,想必又将谱写一曲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