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的广泛价值
国外NFT市场发展成熟,炒作风险难以规避;中国数字藏品探索合法合规的特色发展路径
国外:市场集中度高,买方市场为核心的模式,完全开放的二级交易市场
总体来看,目前国外市场资源比较集中,呈现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主要表现在海外市场外全开放的二级交易市场,铸造数量远大于市场需求;并且,目前海外市场基础设施、交易平台流程都比较完善,良好的交易环境促进更多的创作者进行内容创作。
国内:以交易平台为主流交易渠道,禁止加密货币炒作。目前国内市场并未开放二级交易市场
国内为了规避交易模式出现国外模式的加密货币炒作。目前,国内核心交易平台主要采用PGC的模式发布数字藏品。
国外:基本生成都在公有链上,并使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
链的方式:国外市场主要以公有链为主,如ETH、Flow等。
控制权限:国外NFT为用户掌握私钥。
链的方式:绝大部分生成在联盟链上,禁止虚拟货币的使用。国内市场主要的流通集中在一级市场。
控制权限:数字藏品中心化为主。
用户在创作过程中可生成独有的专辑,并且可灵活的针对专辑内容形式进行修改。从背书机制角度来看,海外创作者在完成创作后无背书是一个共识状态,并且可以自由交易。
用户不具有独自二次创作的权利。国内定价方式以市场统一售价为主,由平台方进行作品的定价发行,发行内容需审核,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炒作的交易风险。
NFT是一个很新的东西。首先,新手需要了解整个NFT的观念跟运作方式。其次,要铸造或交易NFT,牵涉到区块链与加密货币,如果没有在玩的人,进入障碍是相当高的。
2) NFT作品品质问题
继NFT作品以天价售出的案例不断出现后,NFT作品数量直线上升,因此,许多品质低劣的NFT也相继出现,希望能碰运气卖出好价格。
3) 市场的理性回归问题
目前,优秀的NFT产品十分稀缺,导致很多产品上线后被炒作出虚高的价格。新生事物发展初期的过度繁荣往往导致泡沫的快速产生和破灭。交易平台应设计更为理性的拍卖机制,并提高参与门槛。
4) 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问题
基于不同平台实现的NFT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彼此之间很难互联互通,这限制了NFT在更大市场上的流通。
5) 审计问题
在成为NFT并被交易之前,平台或审计方需要确认所绑定物品的实际权属。一旦出现虚假产权情况,需要能有办法进行回退,这对目前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
6) NFT可能会消失
1、NFT可能仅仅是个可以连接到作品的网址,如果网址被更改或损坏,可能就找到不到自己的NFT
2、如果NFT违反平台的服务条款,例如侵犯版权,也可以从源头删除
3、有时候NFT的媒介是储存在云端上的,并非完全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说,如果把NFT存放在交易所,但是该交易所关闭了,那么所有的资料会跟着一起消失
7) 耗能问题
平均每个NFT要消耗340千瓦时(kWh)电力,并且产生211公斤的二氧化碳。
平均每个NFT的耗能量,竟然比欧盟居民平均每人一个月的耗电量还高,排放量相当于汽车行驶1,000公里或者飞机飞行2小时。
-
作为NFT关键技术基础的智能合约本身存在程序结构不完善等安全漏洞;
-
NFT的加密技术和储存密钥也存在被病毒入侵的可能;
-
在整个NFT竞价交易过程中,各种身份信息、交易信息等隐私数据泄露风险逐渐增加,一旦在NFT流通过程中发生泄露行为,会危害参与者的资产安全,给NFT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带来诸多不便。
目前区块链技术是采用“去中心化”理念,加密后数字资产所有权归属问题也成为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点:
-
在线上竞价过程中,将NFT项目进行竞价售卖之人不易区分,若不享有实物所有权第三人将艺术品转变为数字资产进行发行售卖,会带来侵权风险;
-
NFT的信息披露不规范,使得参与者难以了解NFT产品的真实情况,可能会引致侵害消费者权益、非法融资等风险。
-
与国外公链发行的模式不同,国内主流NFT平台主要是以私链或联盟链的形式发行NFT数字艺术品;
-
区块链的匿名交易机制在现有的发行交易模式下,难以甄别参与者的身份信息;
转售和炒作NFT产品的风险:
-
NFT交易流主要是在各类交易平台上完成,交易平台运营涉及到交易数据处理、NFT产品发售和商业宣传等环节的合规性
-
-
卷走所有项目资金,卖掉预先开采的代币,榨干投资者所有资金。
通过非法资金与自己进行虚假交易在交易环节达到洗钱目的:
-
NFT产品在市场炒作行为带动下的价格有时会脱离其正常估值水平出现大幅下跌现象;
-
由于NFT的稀缺性和投资空间大等优势,在NFT发行交易过程中易出现金融化、证券化倾向等风险隐患;
-
随着NFT逐渐成为投资热门,大量资金涌入NFT项目,导致NFT产生泡沫,一旦NFT热度退去,泡沫破裂又将冲击一国的金融安全。
赋能实体经济,发挥NFT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正面作用;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防范“脱实向虚”引发金融风险
构建完善的NFT监管体系:
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健全NFT制度保障;建立标准化的NFT市场准入规则; 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和机构。
完善交易平台区块链技术规范,不断提高平台交易网络的安全性;
规范交易平台信息披露,建立起监管机构与交易平台的风险预警共享机制。
加强国际协同监管合作:
NFT监管体系需要建立与国外NFT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厘清NFT交易的管辖范围; 健全与各国监管部门的NFT交易信息共享机制。
依据中国现实设立NFT应用场景边界:
在法律和监管的约束下,合理向现实世界中的各类资产延伸,不能任其无序延伸; 界定NFT场景的禁区和绿灯区。
• 市场风险:市场波动和变化可能导致投资价值的波动
• 信用风险:投资者可能面临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的风险
• 利率风险:利率变化可能会影响债券和其他固定收益投资的价值
• 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可能会降低投资的实际购买力
• 业务风险:公司特定的经营风险,例如管理不善、竞争压力等
二次销售金额的一定百分比可以分配为版税,创作者可以在创作作品时确定该金额。铸造后,您的NFT将在未来该NFT的所有销售中赚取版税。
案例:想象一下,您在opensea上创作了一幅 NFT艺术品。您的艺术爱好者以8ETH的价格购买艺术品。这样你就赚了8ETH(以太坊)。您还在NFT中编码了这样一个条款,即任何时候发生销 售,您都将获得10%的收益。现在您的买家在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拍卖您的艺术品。据推测,您的声誉提高了,因此您的工作价值也提高了。想象一下,您的买家以200ETH的价格出售它。由于您已经将10%的版税 预编码到NFT 中,因此您将从此次销售中获得20ETH。同样,新所有者可能会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它,您将再次获得新售价的10%。因此,您将从您的创作中获得经常性收入。因此,有了NFT版税,只要作品持续销售,您就可以从作品的每次销 售中获益。
为什么要使用NFT版税
简单无忧:NFT版税是艺术家、游戏开发商和内容创作者能够从二次销售中获利的绝佳机会,这在以前从未以这种方式提供给他们。
支付民主化:艺术家可以根据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像体育巨星一样轻松获得报酬,这是公平的。
代币可以出售,但基础版权仍归创作者所有:创作者现在甚至可以将他们的一部分权利出售给其他人。
遗产资产:这些资产包括通过遗嘱、信托和法律文书的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
允许在二次销售中获利:与那些想要投资权利的人分享特许权使用费,中介机构和相关企业获利而艺术家仍然贫困的古老做法通过NFT已经被根除。
可以应用于实物商品:所有艺术家和创作者(不仅仅是数字艺术家)都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受益。
NFT的出现为艺术家、创作者和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引发了对数字资产、所有权和价值等话题的深刻思考。随着NFT的发展,我们将共同见证技术对人类文化与艺术的巨大影响,一同拥抱精彩的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