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0日财富进化论高峰论坛上,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院长范勇先生,压轴分享了“艺术品金融与精神消费新经济”的话题。谈到这一话题,范勇院长指出这是一种新经济:“艺术品金融”是将感性的艺术和理性的金融融合一起,这恰恰反映了我们现阶段财富的主题——“进化”。

财富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进化,从贝壳到现在的数字货币,货币形态持续演化。人文艺术财富从《兰亭序》到翡翠白菜,再到欧洲的油画,它们经历了漫长岁月到今天,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各个阶段的艺术品,无论何种形式,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沉淀,价值升华而恒久不变。财富计价标志随历史而变,唯人文艺术传承升华。
2017年11月15日,佳士得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所有人都聚焦在达·芬奇作於500多年前的不朽杰作《救世主》,以7000万美元起拍,经过近20分钟激烈角逐,最终以4亿美元落槌,最终成交价高达4.5亿美元,约合29.57亿元人民币。它成为拍卖历史上单价最高的一幅作品。
同年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的高峰,中国诞生了首个超过1亿美元的传统水墨画作品,是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以4.5亿元起拍,在近70余次竞争中,最终以8.1亿元落槌,最终成交价9.315亿元。)

201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拍卖总计售出55万件,拍卖总成交量创历史新高;总成交额达133.2亿美元。按照总成交额地理分布,在全球拍卖占比中,美国第一,占比35%,中国第二,占比31%,相较2018年29%的占比,中国市场持续增长2%。这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近十年以来,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份额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到8月,共计103家拍卖公司举办了195场线下拍卖会,数据同比分别减少了52.75%和38.29%;本季上拍67,352件作品,同比减少66.42%;成交36,330件,同比减少61.68%;成交105.8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0.80%。
虽然近两年总体成交规模和金额有所下降,但是交易成交率不断上升,艺术品的单价也越来越高。纽约作为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成交的全球单件艺术品价格超过100万美元的达80%以上,价格超过千万美元的艺术品达92%。由于中国近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不断攀升,中国市场正不断创造拍卖奇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2020年虽然1到8月份的作品上拍和成交数量缩减都超过60%,但成交率在近十年中位于第二,成交均价更是成为近十年中的最高值。
艺术经济热逻辑是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国际上一般认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需求便开始大幅增长,居民就会产生精神追求的动力和基础。2019年中国的经济实际增速为6.1%,完成的名义GDP约为990865亿元(折合14.36万亿美元),按照14亿人口计算,人均GDP接近7.08万元人民币(折合美元约为1.03万)。中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中国文化消费的高峰期已经来临。
在进博会开幕论坛上,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链接全球的财富·文化赋能城市”的第五届亚洲艺术品金融高峰论坛,并邀请全球研究艺术品金融市场的专家学者出席。当时讨论非常激烈,大家发现艺术正越来越向社区化、产业化靠近,因为我们身处城市的社会体系中,给我们最大的福利包括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等,最后通过文化赋能城市。

艺术品在家族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范勇院长指出家族购藏艺术品重视艺术品的传世意义,将投资与家族文化血脉相结合的良性传承模式使艺术品成为家族最优质的长久性财富,主要体现在荣耀、教育、保值以及避税等四个维度。
荣耀,源于家族维系家风和文化传承的需要,艺术成为家族财富体系的终极载体。教育和传承是家族精神和价值观的代代相传,艺术品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而艺术品的保值功能在许多经济学理论中都被提及,经济的繁荣和艺术品的涨跌并不是同步的,有时候还呈反向发展。避税,艺术品税务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系统地解决它。如欧洲的《艺术品的捐赠抵税法案》和美国的《501c3条款》都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形成财富再分配,这是艺术品的避税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40年以来积累的丰沃经济基础,高净值群体规模和多样性的扩大刺激着艺术生活方式的普及,艺术品消费除了高净值人群外,中产阶级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增长。如今社会都是从两头向中间发展,财富的变迁越发向中产阶级靠拢,他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和品位,促进个人财富的优化配置。人们喜欢艺术的目的不尽相同,如满足个人爱好、希望获得财富增值、也有装饰空间的需要和资产配置的需要,甚至有些年轻人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交方式。与私人财富的发展相比,中国艺术品市场尚有巨大成长空间。

艺术品金融发展至今,虽然市场广阔,但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痛点、障碍,如鉴定估值体系的不健全、资产流动性比较低、市场规范性差、缺少大量专业人才等。范勇院长表示:“2013年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目的就是给中国所有金融从业者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服务高净值人群、解决中产阶级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以及如何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理念。”
目前很多人仍认为艺术是小众的,对此范勇院长总结为三句:第一,中国的精神消费必将崛起,今年已呈井喷的态势;第二,中国有百万亿级的表外资产亟待盘活。过去我们的艺术品和文化都属于意识形态,大多是以表外资产的形式存在,所以我们现在要让它们“流动”起来,实现资产化;第三,金融服务亟需创新。
近期上海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如2020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RT021,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开幕仅三小时成交额就达到6000万。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以前“小众”的产业现在也正变得“大众化”。“全民艺术时代”必将来临,届时也会带来巨大的艺术品消费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