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隽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在第四届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上的发言
3月28日,第四届亚洲艺术金融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办。作为论坛主讲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作了题为《艺术品与财富管理》的学术演讲。黄隽教授首先感谢组委会对她的邀请,她参加了全部四届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也见证了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AIAF)的发展。她认为,AIAF对于推动中国艺术金融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学院推出的相关课程也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了专业人才。
黄教授主要从三个面展开演讲的:全球艺术品市场概况、艺术精品的特质、艺术品财富管理的商业路径。
一、全球艺术品市场概况
在谈到全球艺术品市场概况时,黄教授分析了近四五十年全球艺术市场的基本概况。二战结束以后西方艺术中心发生转移,艺术市场中心也随之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2009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三大艺术市场之一,其中,中国书画是主要的市场门类。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2018年艺术拍卖市场的各地份额:北京212.73亿,上海29.26亿,浙江24.2亿,广东27.24亿,香港227.91亿,台湾11.27亿。
二、艺术精品的特质
在谈到艺术精品的特质时,黄教授坦言,相较于股票、房地产、债券来讲,艺术品区别于其他资产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它的精神回报。艺术精品除了具有投资收益回报外,还是拥有者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具有社交和炫耀性消费的效应。投资艺术品也成为很多富裕家庭的选择。欧美市场对高净值人群的调查表明,人们在购买艺术品时,首先考虑的是美学、装饰上的需求,其次是情感上的需求,之后是对于艺术家或文化的支持与赞助。其中,投资性仅位列第五位。她还认为,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上佳选择,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艺术精品资产适合慈善和遗产传承安排。
三、艺术品财富管理的商业路径
谈到艺术品财富管理的商业路径时,黄教授首先讲了一个美国的承诺捐赠案例,捐赠人通过一定的捐赠策略,既也体现了社会责任,也在最大程度的抵税,是艺术品财富管理的具体运用。
最后,黄教授就艺术财富管理中的艺术品信托标的条件进行了阐释。即:流动性较好,传承有序,不能受法律限制的艺术品,未被禁⽌交易,非所有权瑕疵且受到禁令的艺术品,在出⼊境报关⼿续及合规纳税上没有瑕疵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