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院长介绍了报告的编写情况和主要内容。据介绍,报告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金融发展现状,对拍卖市场面临调整、艺博会蓬勃兴起、民间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电子商务、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发展、艺术品金融的发展等六个方面作了数据为基础的扼要概览与评价。第二部分是艺术品金融发展环境分析,报告对世界艺术品金融发展状况、国内宏观经济金融规模、艺术品金融需求、艺术品市场政策法规开展了具体研究。第三部分是艺术品金融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梳理了艺术品金融领域的新变化、新模式。对科学技术将促进艺术品金融新业态发展、艺术品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将助推艺术品金融国际化等问题作了深入阐述。第四部分是艺术品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报告首先梳理了当前艺术品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进入兴盛时期,艺术品投资逐渐成为了与股票、房地产投资并行的重要投资方式。西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主要是基于高净值客户对财富传承、避税管理、资产投资等金融理财方面的需求,而相关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的。
报告首先分析了2018年我国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金融的运行发展情况。2018年,受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拍卖市场行情受经济环境、发展策略等多因素影响,整个拍卖行业未来几年也面临调整。画廊作为一级市场的职能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明确和重视,画廊的地位一直相对弱势,新型代理制的实行有望改变这一状况。在政策利好之下,2018年,各地举办的艺博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从政策层面逐步重视艺术品金融化的国际化进程,逐步放松艺术品金融国际化的外部条件。
1、天价艺术品增多
从艺术品当前交易来看,天价艺术品逐渐增多,单件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不断上升,但是交易数量在下降。迫使人们去思考,一件艺术品过亿甚至几亿、几十亿,个人的财力还能不能支撑的问题。金融工具支持和参与艺术品投资需要有金融理念去防范风险。
2、艺博会蓬勃兴起
据《2018全球艺术市场报告》统计,目前全球性的重要艺博会共有260个,“香港巴塞尔”、“艺术北京”、“杭州艺术博览会”、“艺术南京”、“艺术厦门”和“广州国际艺术交易博览会”以及在下半年举办的“艺术深圳”、“上海艺博会”、“西岸艺博会”等榜上有名。2018年各地布展无论从规模、成交额还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艺术北京”历届博览会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观众最多的一届,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家艺术机构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特设了“荣耀亚洲”展区,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近40家画廊将组团参展,集中展现各个地区的艺术生态;西岸博览会以“双馆”亮相,除保留原有的西岸艺术中心外,新建一座近万平米的全新场馆;广州艺术博览会此次参展的300余家艺术机构中超七成实现了成交,总成交额达4.85亿元。
3、扩大自贸区范围,以艺术品保税库为热点
上海海关、上海市文广局共同发布2015年第11号公告,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艺术品进出境备案免除文广局批文,简化美术品审批及监管手续;2018年7月1日起,文化艺术品进口环节综合税率由2017年之前的24.02%降至17.16%。文物交流方面,上海市文物局在自贸区保税区域设立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上海自贸区服务点,为通过保税区域临时进出境的文物艺术品提供查验及加封服务。截至2018年底,该仓库进出库货值超350亿元,已积累了佳士得、邦瀚斯、保利、嘉德、余德耀美术馆等海内外行业资源。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被上海海关列为海关创新制度复制推广示范单位。北京、上海、厦门等保税区尝试艺术品保税拍卖,拍卖行在保税区内举行回流的中国艺术品和外国艺术品拍卖。
4、文创文旅对艺术品市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文创文旅对艺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近两年人们在探讨艺术金融的时候,经常会谈到艺术品收藏是个小众范围。但是实际上在看艺术品金融的时候,我们研究的是艺术的生态。艺术最容易跟文创文旅相结合。日益火爆的文创带给人们深度的有内涵的体验,这不是简单的自然风光、简单的建筑或者是简单的旅游服务项目所能达到的。
5、CRS带动高净值人群对艺术资产配置的需求
全球税收共同申报准则(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 CRS)即为“共同申报准则”。中国政府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制度”,并于2018年9月与世界其它100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进行第一次共同申报准则下的金融信息交换。2018年9月1日,中国和其他国家第一次进行了金融互换。而具体审查内容主要是海外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存款账户、托管账户、现金价值保单、年金合同、证券期货账户、股权债权权益。因此,可以看出非金融资产如房产、艺术品、字画古董、贵金属、珠宝、飞机游艇、跑车等,则不在申报披露的范畴。
6、艺术电商
健全线下体验是艺术品电商发展的重要趋势,社交电商或成为艺术品电商的新模式,艺术品电商国家标准正在逐步完善。
2018年11月,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获得了通过,标志着首部艺术品电子商务国家标准编制的完成。
2019年1月1日,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生效实施。法律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7、非遗的艺术化与工业遗产的活化
2011年2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祥光内容进行规范。
2017年10月,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7)》。
根据报告,自2016年开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标准相应提高;在非遗保护的宣传、展示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促进了非遗的互联网“分享”发展;并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培养了大批非遗保护人才,强化了非遗保护能力建设。
8、“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市场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在文化金融领域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探索文化金融公共服务设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企业及项目数据库等平台,以及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等文化类交易平台的建设。同时,对文化金融的组织形式的创新也在同步展开。如在试验区注册设立面向文化产业的金融、证券、保险、基金及投资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服务文化产业的专营部门以及专业团队,设立文化银行,加大文化产业领域的信贷投放;鼓励新型金融业态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以文化企业的股权、债权、收益权、文化产品等为标的物的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探索。
目前,国内外的艺术品经营者已形成良好的互动。中国艺术家、画廊、拍卖公司、文化艺术机构、收藏家积极走向国际,进行全球化的布局和运营。在看好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情况下,国外艺术品经营者也在快速布局中国,开设画廊、拍卖等分支机构,展览、销售国内外艺术品,这在丰富我国艺术品产业门类的同时,也助推我国艺术品交易和艺术品金融的国际化发展。
9、艺术品财富管理概念在中国逐渐生成
根据德勤《2016年艺术与金融报告》,78%的财富管理人(从2014年的55%增加到2016年的78%)相信艺术品和收藏品应该纳入财富管理服务。73%的受访财富管理人表示其客户希望将艺术品和其它收藏品资产纳入财富报告,从而综合地看待他们的整体财富(相比2014年有58%的提升)。
10、艺术与科技结合成为趋势
艺术和科技结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区块链为艺术的活化提供了溯源认证。大数据、VR技术在近年为艺术的展陈,为艺术走进民间提供了更广泛的路径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