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以“共同富裕、慈善、艺术品”为题发表演讲,介绍了慈善在社会三次分配中的角色,以及个人、基金会和企业慈善在全球范围内如何通过投资艺术品来增强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资本。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前苏富比拍卖研究部主任、前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美术投资组合监管人、杰里米·埃克斯坦顾问公司创始人Jeremy Eckstein以“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艺术与金融整合”为主题发表演讲,从宏观经济环境层面探讨了整合艺术与金融的综合性主题。

前苏富比拍卖研究部主任、前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美术投资组合监管人、杰里米·埃克斯坦顾问公司创始人
Jeremy Eckstein 线上主题演讲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综合标准部负责人、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咨询论坛工作组成员韩艳以“发挥资产评估专业作用 助力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阐明了艺术品资产评估领域的发展方向,强调将通过深化研究、培育专业人才和促进行业合作,不断推进艺术品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综合标准部负责人、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咨询论坛工作组成员
上半场圆桌会议围绕“探微:艺术财富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由在艺科技、云杪文化创始人解晓东主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上海农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姚惟佳;上海国际信托慈善信托总经理蔡汝溶;一条收藏主理人、一条艺术基金合伙人、前保利香港拍卖古董部主管慕文泊;英国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主席、英国世勤律师事务所中国事务顾问何其华等嘉宾参与讨论。问题涵盖“金融机构中的艺术品财富规划现状”、“文化艺术如何为金融增值”、“在金融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艺术品金融能够开拓哪些新业务”、“文化艺术在金融领域发展,国家出台哪些利好政策”、“当前市场对艺术金融复合型人才有着怎样的需求,要如何完善人才的培养体系以满足市场需求?”等内容。
其中,金巍主任从自身行业经验出发,分享了文化金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和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在艺术品金融领域的合作研究;姚惟佳总经理则分析把握了艺术与金融结合的时代价值,指出艺术与财富的结合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也是创新的现代实践。艺术与财富相辅相成,艺术提升了财富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而财富则赋予艺术更多的实际功能和操作空间。其他嘉宾也从各自行业视角就就如何利用艺术财富助推金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各自见解,共同探讨了艺术与金融融合的前景。

“探微:艺术财富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圆桌讨论
接着,本次峰会上隆重举行了《2023艺术品金融白皮书》发布仪式。《2023艺术品金融白皮书》作为艺术金融领域发展的关键参考文献,以金融、艺术、城市、技术、人才这五个方面建立整体框架,深入洞察了行业的前沿动态,系统性地分享了政策规范,解读了艺术金融领域未来的发展机遇,旨在引导行业走向更加规范、创新和高效的路径。
下半场聚焦“乘势:艺术金融激发新消费多元活力”。欧科院院士、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以“关于文化金融创新的思考”发表演讲,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科技、内容、传播和金融的融合,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文明的动力,尤其是通过文化金融创新实现艺术价值的传承与流通。
欧科院院士、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
熊澄宇 现场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金元浦以“金融赋能艺术文创新赛道,激发新消费”为主题发表演讲,深入剖析了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如何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促进文化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并阐述了艺术如何成为推动金融服务多样化发展的新动能。中国铜雕工艺美术大师、艺术家、故宫博物院顾问朱炳仁以“让金融成为艺术发展的发动机”发表演讲,从工匠的视角,探讨了艺术与金融相结合时如何实现双赢,并为行业带来共同繁荣的可行路径。

首席品牌官联盟主席、北京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创始所长梁中国以“品牌领导力密码:CBO品牌系统思维中的美学思维”为主题,分享将文化底蕴深植于品牌核心,以构建和增强品牌的领导力的方式和意义。R+Production(文沃科思)创始人王迦谊围绕“体验为王——艺术与商业的双向奔赴”,在介绍艺术营销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了艺术内容作为核心源动力如何整合到商业品牌的生态构建,激发多元活力。
下半场的圆桌讨论以“谋局:数字时代艺术金融机遇与挑战”的主题,由保利文娱科技总经理、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特邀研究员李挺伟主持,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作家、未来学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中国未来研究会第七届常务理事郑军;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勇;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数文化大数据(苏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国洪;上海市版权协会副会长、民建上海市委企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熊猫》总设计师徐正标等嘉宾参与讨论。
围绕“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了艺术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数字技术在艺术金融领域有哪些创新应用”、“在国家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强调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前提下,艺术金融有着怎样的发展新机遇?”、“数字技术给艺术金融行业带来的挑战”、“数字艺术在缺少针对性法律法规与市场监管的当下如何健康规范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围绕数字化技术应用、整体发展环境和配套政策等角度,对数字时代艺术金融机遇与挑战的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本届论坛继续全面升级和拓展数字领域的项目与合作,以更好地跨越地域局限性,加深与国内外观众交流。此次论坛通过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视频号和新华社现场云平台两大官方权威机构独家直播,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约8万人次,并获得非凡的线上参与程度,同时获得进博会同期报道,证实了艺术品金融市场前景深受瞩目。
“全民艺术”的趋势为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希望。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正接连推出有力的改革举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将打造成为国际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财富规划,预计会引领资管领域的创新浪潮,加速金融的创新革命,进一步强化文化交流和融合。这不仅为“上海2035”的提高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建设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规划的愿景献上力量,更是对实现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与全球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的坚定迈步。
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金融与科技的支持,金融与科技也依托艺术文化的熏陶给养而蓬勃向上。在新时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个性化、品质化的新型文化消费正在成为时代潮流。行稳致远,数字资产行业也应坚持正确导向,完善法律法规,方能造福未来。
2021年,《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的通过进一步为文物艺术品交易提供了政策性支持;2023年,《文物资源国家会计准则》刚刚发布。为文物安全和文物资源的保护性发展明确方向,为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与交易建立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和完整有序的行业链条。政策的鼓励给予了艺术市场极大的信心,让我们看到了产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今日,无论是政策对艺术文化产业强烈的支持与鼓励,还是金融业转型升级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或是科技发展为艺术文化带来的新的窗口,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正站在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的浪尖,我们应当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力求突破。
从2018年以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在当前全球经济动力不足、持续探寻复苏之路的关键时刻,进博会已成为一个集汇全球商品、加速贸易、催生创新的国际平台。这场在上海起航的盛会,已超越地域,成为全球共享的盛宴,不止彰显中国发展新理念,亦开辟全球经济机遇。进博会将各端资源集于一身,缩短商流与资流,促进产业交融、创新驱动、规则对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更是在这里集中亮相,触摸市场脉搏,领航行业趋势。通过开放聚创新之势,进博会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共商发展大计、共寻发展动能的舞台,展现了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与行动。
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致力于人类精神财富的保护和传承,自2016年起,共计已成功举办七届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从最开始的探讨聚焦聚焦艺术与金融对接的机遇与挑战,到邀请全球最富经验和影响力的艺术金融专家分享研讨艺术品金融理论及实践的最前沿讯息,再到探索国内外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与创新,到讨论艺术财富与金融创新的发展成果,以及研究文化赋能城市的作用,与去年的文化赋能·数见未来的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维度、多方向出发,集合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专家与学者,对艺术品金融的发展现状、未来导向、前沿趋势与社会影响作了深入探讨,矢志不渝为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博会为起点,不断引进国外先进金融体系及资源,落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期待持续深耕于艺术品金融领域,并依托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艺术品金融创新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带动长三角产业生态升级,共同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