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苏富比的秋拍中,中国古代书画拍卖总成交额达8100万港币,成交率达86%。其中明清绘画拍出佳绩,仇英的《四季山水》以5292000 元港币的价格成交,与仇英同为“明四家”的沈周所作的《蓉汀鹅戏图》则以2142000元港币的价格成交。同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沈周与仇英作品的拍卖情况对我们分析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吴门画派”: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丰碑
明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蓬勃发展,经济一片繁荣,封建自然经济的动摇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萌芽,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历史上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画派——“吴门画派”,也在丰饶美丽的江南地区应运而生。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便是此次苏富比秋拍中《蓉汀鹅戏图》的作者沈周。沈周出生于江苏长洲,长于诗文,亦精通书画,吸取了前代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等人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将自我体验与内心感悟融入至创作之中,以湿润充沛的笔触,创作出极具个人色彩的作品。他早年的创作以盈尺小景为主,至中年始拓为粗笔大幅,《蓉汀鹅戏图》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展现其晚年画笔风貌。

沈周 《蓉汀鹅戏图》水墨纸本 立轴 一五零四年作
134.3 x 66 cm公分 成交价:2,142,000港币
自沈周开创了独特的“吴门”风格后,明代江南地区的绘画发展进入了新的层次,沈周与他的学生文征明,以及后来的唐寅与仇英,被并称为“明四家”,成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作为职业画家,仇英临摹过大量历代文人的优秀绘画作品,结合“吴门画派”前人之精髓,将匠人的精致、缜密、严谨与文人的自然、洒脱与情趣两相结合,创作出许多清新脱俗、震撼人心的作品。本次拍卖的《四季山水》,设色明快,画法精细工谨,画面优美宁静,展现出仇英笔下独特的青绿山水。

仇英 《四季山水》
设色绢本 四屏 一五六一年作
114.5 x 62 公分 成交价:5,292,000 港币
“吴门画派”的兴起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地理上说,当时的苏州手工作坊林立,商品经济的萌芽已悄然萌发,文人与画家汇聚于此地,成为明代重要的文化中心;从思想上说,明代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理论的兴起,为绘画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抒发自身的体验、融入自身的想法,成为此时的文人画潮流;从技法上说,北宋绘画技法的复兴、对前人的优秀画作的临摹与学习为当时的绘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法基础;从外来文化的影响上说,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引入了西洋版画,也对明代的绘画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吴门画派”是谈论中国古代书画绕不过去的杰出部分。
2
隐逸与闻名:沈周与仇英画作的不同市场表现
沈周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与领导者,其地位崇高,受到当时文人的尊敬与后世的推崇,也被誉为“明四家”之首。但是,无论是作品的成交数量还是成交价格,沈周的表现都不及“明四家”的其他三位。以本次秋拍的结果看,仇英的作品成交价格远高于沈周,而从历史情况来看,仇英作品的成交数量近乎是沈周的两倍,而成交额上沈周也仅有一幅过亿元画作,即《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手绢,比之则不如仇英。

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
那么,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了沈周作品的市场表现呢?这很有可能与沈周本人的行事风格有关。沈周终身不仕,立志遁隐,在他的早年作品中,“山庄与“草堂”等古代隐士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便时常出现,这体现了他对高洁的文人情怀的向往。他曾在《记雪月之观》一诗中提到,自己所向往的是“神与物融,人观两奇”这样与自然之道所融合的境界,而这样的理想则注定他超脱于俗世。与沈周不同,仇英作为职业画家,在苏州画坛站稳脚跟后名声大噪,画作获得了一众藏家与商贾的追捧购买,并因此与众多名人、富人与藏家开展交游,社会经历丰富。经专家粗略统计,现今流传的仇英真迹约一百多件,而沈周的真迹则少于这个数目,其画作的真假鉴别也更为困难,两者生活风格与志向追求的不同,可能也影响到了两者画作的市场表现。
3
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现状的思考
本次苏富比秋拍中,中国古代画作的总成交额为8100万元港币,而近代画作的成交额为1.4亿元港币,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这与开卖前重点宣传的、估价近五千万元港币的巨然《山川归渡图》流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代书画拍卖首先面临着真假鉴别的问题,市面上流传的画家真迹数量非常有限,买家往往对画作的真伪存在疑虑;中国古代书画的价格评估体系目前也尚不健全,画作的历史拍卖数据统计存在缺失,对作品的准确估价造成了一定阻碍。如何发展作品真伪的鉴定技术,利用大数据、AI等新统计技术完善古代书画的估价体系,以推动艺术财富领域的规范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