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企业资讯和行业热点
【回顾分享】第四期《艺术品财富管理》模块四:艺术品基金与质押融资
日期:2021-02-03 阅读:
分享:
10月17-18日,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经典课程《艺术品财富管理》第四期的第四模块完成授课。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艺术学理论博士、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嘉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监马学东博士,以及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牛津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摩帝富艺术集团执行董事黄文叡教授分别就“艺术品基金与质押融资”、“艺术品投资与管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授课。
马学东博士长期致力于艺术管理、艺术市场学、艺术品及文化产业投融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等方向的研究,参与过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学术委托《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担任项目执笔人及副主编。黄文叡教授致力于现代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市场与文化研究、艺术品基金等方向的研究。他曾担任纽约现代美术馆研究员、策展人,JP Morgan基金经理人,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原预算审查委员。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国内经济内循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和庞大的中产阶层逐渐重视起资产配置中艺术品的占比,艺术品收藏不再是顶级富豪的专属。而伴随精神消费的崛起,艺术品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性也必然增加。如何让手中的藏品进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流通?马学东博士以质押融资为切口,在第一讲中就艺术品质押融资的主要模式和环节作了系统梳理,给予学员清晰的框架概念,将艺术品金融生态链逐一解读。在对金融概念稍作解释后,马博士对海内外涉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艺术家与拍卖机构的多个艺术品质押的案例进行了深度剖析,以史鉴今,为学员们在未来艺术品投资趋势方面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新思路。
在第二讲“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风险与控制”的授课中,马博士系统分析了艺术品金融服务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风险,例如所有权风险,真伪风险,价格风险等等。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存在不规范和不透明的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基本不开展艺术品质押业务。因此马博士建议,相比起商业银行,国内的拍卖公司在开展艺术品质押和其他艺术品金融服务上更具有优势。最后他总结,新冠疫情下的全球艺术品融资需求有明显增长,藏家对艺术品质押的需求势必是全球性的,相关专业知识可以规避部分风险。
 

(马学东博士授课现场)


第二天的课程由黄文叡教授讲授,主要围绕艺术品投资与管理展开,包括:当前艺术市场接盘,买卖艺术品的十大操作法则,艺术投资的风险与管控以及艺术投资的报酬率计算。
黄教授有多年在海外艺术市场从业的经验,因此他当天的课程也聚焦全球艺术市场。通过展示大量的艺术品交易数据以及二级金融市场指数,黄教授对全球艺术市场动态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黄教授表示,艺术品拍卖和一般金融性商品属性不同,与股市、房市关联性小,因此选取长线目标的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选项,会比其他金融投资工具更稳定。最理想的状况是可以持有一件艺术品二十至三十年,即使其间市场变动剧烈,一个有计划且长期的收藏还是可以凌驾市场的波动。而国内的艺术品交易虽然刚刚起步,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拍卖成交总额国家,因此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黄文叡教授授课现场)

在从宏观的角度介绍完艺术品财富管理的价值与特殊性后,黄教授列举了十大艺术品交易操作法则,并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解读了交易中的技巧与策略。最后,黄教授提醒学员,在进行交易之前一定要“多听、多看、多问”,设定长线保值和短线获利两个投资目标,提前规避由全球政经趋势以及的汇率波动、艺术品无法每天更新净值,风险管理机制失效等原因引起的投资风险。
经过两天充实而富有收获的学习之后,学员课后纷纷表示,两位教授的课程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和实务操作指导,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让学员们不觉疲倦、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