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企业资讯和行业热点
【回顾分享】第四期《艺术品财富管理》模块七:艺术品市场与法律风险控制
日期:2021-02-03 阅读:
分享:
1月16-17日,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课程《艺术品财富管理》第七期模块完成授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学术顾问刘双舟教授,原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国家拍卖师培训中心授课教师、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祝君波教授分别就“艺术品财富管理法律风险与控制”以及“我国艺术市场以及收藏投资”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授课,来自金融机构、文化艺术企业等领域的学员参与了课程。



第一天的课程中,刘双舟教授首次通过全新的线上授课模式和大家见面,并先以艺术品资产的特殊性展开,他表示,当艺术创作表现在纸张、画布、玉石等载体上,艺术品从财产角度来说就具有了动产性质。而权利人对艺术品财富载体的归属和利用就形成了艺术品财富的物权。因此,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将会对艺术品交易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紧接着,他从《民法典》第233至第238条规定摘取了几条法规,并结合真实的法律案例为学员们逐一解读。刘双舟教授强调,因为艺术品结合了鉴赏和财富两种属性,对艺术品财富的法律研究,必须结合金融监管、知识产权与物权法的内容,形成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
在下午的课程中,刘教授旁征博引,通过《红领巾与扶老》案、京城砸宝第一案、吴冠中《池塘》案等大量的法律案例,为学员们梳理出在艺术品交易链中保险、仓储、拍卖等可能出现潜在风险的环节。
 

(刘双舟教授连线授课)

第二天的课程围绕着中国艺术市场和投资展开,由祝君波教授主讲。祝教授从事出版和艺术贸易40余年,曾经牵头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场拍卖会,在艺术市场实践方面有大量的一手经验和数据。在这次课程中,祝教授也将自己多年来整理的中国拍卖市场数据向学员们公布,并就中国字画这一艺术品品类进行了市场和价格趋势分析。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员理解艺术品投资增值的原理,祝教授讲解了时间差价的增值、空间差价的增值、时空差价结合的增值、艺术策划的增值以及前瞻性投资的增值五个基本原理,并辅以多个他参与过的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强调了投资艺术品需要注意的事项。
 

(祝君波教授授课现场)

通过丰富的理论与案例,两位教授将艺术品市场与法律风险控制讲解地深入浅出,为学员留下深刻印象。刘教授全新的线上授课体验,交互性强且直观生动,引入的提问与讨论环节,节奏感强且时间安排合理。经过两天充实而富有收获的学习之后,学员课后纷纷表示,两位教授的课程既有深厚的学识见解也有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和实务操作指导,这些内容都是书本里难以获得的宝贵知识,课程强度虽高,但教授们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让学员们不觉疲倦、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