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11月8日,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的鼎力支持下,由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主办的“2020年第五届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暨链接全球财富·文化赋能城市高峰论坛在沪成功举办。论坛汇聚38位专家学者演讲,逾150位来自各个行业的嘉宾代表到场参与,超25万观众在线观看,200余家媒体报道,为业界带来最前沿的艺术品金融行业研究和深刻洞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教育部国家双创导师,锦天城资深律师,浦江法治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国华教授从广域规划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的创新趋势。
朱国华:《文创金融与知识产权战略》
2020 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五届)
Asia Art & Finance Forum 2020 (The 5th Edition)
暨“链接全球财富,文化赋能城市”高峰论坛
Linking Global Wealth and Culture Inspiring City Summit Forum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
教育部国家双创导师、锦天城资深律师
浦江法治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 朱国华
朱国华教授本次分享的主题是文创金融与知识产权战略。朱教授表示,虽然这个主题听上去宏大,但他会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将自己多年来的学术研究和整个知识产权的产业链生态链相结合,通过真实案例带领大家思考文创金融的未来趋势。
在演讲的开始,朱教授引用了两份重要文件,分别是“十四五规划“和“上海文创50条”。上海的文创50条里面提及金融驱动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的发展,尤其是第43条,讲的就是发挥产业基金撬动放大效应,鼓励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朱教授认为文化金融领域在未来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金融,而这个产业金融与艺术品流通、监管、IP的打造和整个产业链的打造都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构建一个更完整的文化金融产业链,艺术市场的金融、法律从业者 都应该及时看到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品牌化、平台化、数字化、公共化、产业综合、整合化的新趋势。

结合目前国内的情况,朱教授指出,在文创金融与知识产权领域还有四大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国内的消费者为知识产权付费的意识较为薄弱。国内高校一年里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专利可能一两件都不到。除此之外,国内专利的质量也存在层次不齐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常常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质量拿不上台面”。第二个问题是运营问题,国内的知识产权领域目前还没有系统竞争、服务、“拼杀”的能力 –整个IP行业的服务提供商还没有大量产生,这样的软件和人才都没有产生。第三,中国的知识产权市场有巨大的人才空缺,各个细分领域都缺乏有跨文化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最后,朱教授谈到了服务问题。以政府基建为例,现在很多人都拿着两三个手机在忙,就是告诉政府没有提供好的公共服务,让群众的设施跟不上,面对不了这个竞争。尤其是5G上来新了基础设施配不上知识产权新的竞争态势。
最后,朱教授表示,想要解决以上的这四大问题就要为此构建新的金融支撑体系,要构筑新的人文生态 --因为人文生态是中国相比于西方制度最根本的优势。